上游是原料供应商,包括诊断酶、引物、反转酶、探针等生物制品,高纯度氯化钠、无水乙醇等精细化学品,以及提取介质质料;
中游是分子诊断试剂和仪器制造商,包括罗氏、赛默飞、达安基因、科华生物、之江生物、湖南圣湘等;
下游是使用仪器或试剂的用户,包括医院、 第三方医学实验室、血站、体检中心等。
从上图可见,海内企业主要集中在中游仪器、试剂的研发、生产和销售环节。下面我依次剖析上中下游各工业链的竞争花样。
1、上游:原质料
能提供分子诊断试剂上游原质料的厂商少,主要是由外洋几个巨头企业,如罗氏诊断、Meridian life science、Solulink、Surmodics等,因技术难度高,海内企业基本没有原料的技术,只能做署理(上海起发,上海拜力生物等),我们认为原料领域海内企业短期难有突破,订价权被外资品牌牢牢把控。而在研发方面,海内分子诊断原质料研发基本空白。从主要的以分子诊断为主业的公司供应商剖析,之江生物、致善生物、益善生物采购的分子诊断原质料/产品均来自于外洋品牌,且采购占比均达 20%以上。
小结:诊断技术被外洋巨头垄断,海内做不出来,关于上游的原料价格没有订价权。
2、中游:试剂和仪器
分子诊断中游主要是分子诊断试剂和仪器两类产品的研发、生产和销售,海内试剂生长较为迅速,2012 年市场占有率达 72%,而国产仪器占比相对较小,2012 年占比为 45%;在仪器和试剂的营收占比方面,各企业有所差别,2015 年达安基因试剂收入占比为 43%,而致善、之江和百傲划分抵达 76%、95.6%和 96%。
2.1 从试剂来看:
从卫计委宣布的《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目录》中,分子诊断项目从 2007 年28 项增加至 2013 年的 145项。2013 年分子诊断项目中,熏染性疾病为 89 项,占比最大,其次依次为遗传相关检测 25 项,肿瘤检测17 项,用药指导 10 项;与生化和免疫诊断项目相比,2009 年至 2012 年,生化诊断项目仅增加了 4 项,免疫诊断项目增加了 14 项,分子诊断项目增加了 18 项。随着第三代测序、基因芯片等新技术应用,临床分子诊断项目的数量有望继续增多,增速有望加速,从而带来检测试剂销售的连续增长。
分子诊断试剂基本已经国产化。分子诊断分为核酸提取核酸检测。整体从数量来看,HBV(乙肝病毒)、HCV(丙肝病毒)、HIV(艾滋病毒)等常见病毒的核酸检测试剂海内生产厂家数均远大于外洋厂家。如 HBV 核酸检测试剂海内和外洋厂家数划分为 9 家和 2 家,HCV 核酸检测试剂海内和外洋厂家数划分为 16 家和 2 家。
分拆来看:
核酸提取试剂已国产化
在核酸提取试剂方面,CFDA一共批准了 12 家公司 15 种核酸提取试剂盒申请,其中仅生物梅里埃一家外洋企业,其NucliSENS easyMAG提取试剂盒与对应的核酸提取仪配合使用,核酸提取试剂已国产化。
核酸检测试剂按疾病种类剖析,海内企业为主
在核酸检测试剂盒方面,目前主要应用在熏染。仔汀⒁倚汀⒈透窝住⒓窘谛粤鞲胁《镜龋⑿圆。ㄉ逞垡略濉⒘芮蚓龋⒂派庞ㄈ司尴赴《尽⒎缯畈《镜龋⒅琢觯ǜ呶P腿巳橥妨霾《尽B 病毒等)、遗传。é-地中海贫血,21-三体和性染色体多倍体等)等领域。
从生产厂家剖析,甲型、乙型、丙型流感等常见疾病的核酸检测试剂盒已经比较成熟,竞争厂家较多,险些全部为国产品牌,如丙型肝炎病毒检测试剂盒海内厂家 16 家,外洋只有 2 家;像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检测试剂盒,CFDA 批准的生产商只有 2 家,划分为海内企业之江生物和外企泰普生物。
核酸检测试剂盒以海内企业为主(家)
2.2 仪器:
分子诊断仪器主要包括:核酸提取仪、PCR 扩增仪、核酸分子杂交仪、基因芯片仪和基因测序仪等。 在技术相对容易攻破的中端仪器领域,如核酸提取仪、PCR 增仪、核酸分子杂交仪、基因芯片仪国产化已经成型,国产产品占据了主要市场,而基因测序仪国产化刚起步,但也有 7 款国产基因测序仪器获得 CFDA 批准上市。核酸提取仪国产优于外资品牌核酸提取仪方面,目前 CFDA 批准的海内和外洋厂家划分为 14 和 6 家,海内仪器相比于外洋,在通量,处理时间方面,国产仪器普遍优于外洋仪器,说明海内厂家在核酸提取仪已经走在前列,而在价格方面,国产仪器较外洋品牌更为实惠,显示出海内厂家的本钱控制能力更强。
PCR 扩增仪国产品牌正迎头遇上
PCR 扩增仪方面,目前 CFDA 一共批准了 11 家海内厂商仪器(7 家定量仪器 4 家定性仪器)和 4 家外洋厂商的 PCR 扩增仪器(定量),相比于外洋品牌,海内厂商仪器普遍价格更低,性能也能抵达外资品牌的水平,显示出 PCR 扩增仪器海内厂家已经迎头遇上。
核酸分子杂交仪和基因芯片仪全部国产化
CFDA 共批准了 5 家核酸分子杂交仪厂商,全部为海内品牌,仪器价格普遍在 8000 ?-12000 元之间。
基因测序仪国产化刚起步,值得期待
从国际来看:全球基因测序仪主要由 Illumina、Life Tech(2013 年被赛默飞收购)和罗氏垄断。其中,Illumina 凭借其超高通量和相对较长读长的优势,2013 年基因测序市场 Illumina 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,市场占有率为 71%;赛默飞世尔(原 Life Technologies)以 16%的市场占有率居第二;罗氏排名第三,市场占有率为 10%。
从海内来看:国产化方面,2014 年 7 月 2 日,CFDA 通告称"第二代基因测序诊断产品批准上市",华大基因 BGISEQ-1000 和 BGISEQ-100 基因测序仪首被批准,基因测序设备国产化的大门被翻开。截至目前,我国已经批准的国产基因测序仪共有 7 款,划分是华大基因的 BGISEQ-100 和 BGISEQ-1000、贝瑞和康的NextSeq CN500、华因康的 HYK-PSTAR-IIA、达安基因的 DA8600、博奥生物的 BioelectronSeq4000 和紫鑫药业的 BIGIS。
主要的基因测序仪厂商
2.3 中游产品销售模式剖析,中低端仪器与试剂捆绑销售
分子诊断试剂和仪器的主要销售工具为医院和第三方独立实验室,销售模式类似于生化免疫试剂的销售,主要是"代销为主,直销为辅"。
关于中低端试剂和仪器,销售多接纳"试剂+仪器"捆绑销售的模式,厂商通过直接向医院投放仪器,与医院签订试剂使用协议,厂商通过试剂销售来获得利润,对医院来说本钱较低,对厂商来嗣魅粘性较强,虽然前期投入大,但后期可以获得连续的现金流。
关于高端的仪器销售,因为厂商的稀缺性,厂商对终端的话语权较强,拿测序仪来说,目前销售的二代测序仪厂商主要是Illumina、Life(被赛默飞收购)、罗氏等,厂商在 5 家以内,试剂也与仪器对应,销售体系很关闭,厂家利润高,医院/第三方实验室没有多余选择,不得不接受高价格;不过随着国产厂商,如华大、紫鑫、达安等积极向测序仪领域进军,未来国产测序仪市场份额逐步扩大,医院将会有更多选择。
小结:海内厂商正迎头遇上,中端仪器寻求突破。
3、下游:效劳
凭据Researchandmarkets的报告,2014 年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(ICL)规模占医学诊断市场 3%,远落后于澳洲 80%,日本 67%,欧洲 50%和北美 38%的水平,2014 年美国ICL规模抵达 210 亿美元,而中国只有 47 亿元;凭据守旧、中性和乐观的预测要领,若 2020 年ICL规模占医学诊断市场划分提升到 5%,7% 和 9%,考虑现有医学诊断市场规模的增长(凭据中国卫生总用度 2009-2013 年CAGR=16%的增长率),2014 年医学诊断的市场规模为 47/3%=1570 亿元,2020 年医学诊断市场规模抵达 3800 亿,ICL规模也将划分抵达 190 亿、266 亿和 342 亿元的水平,凭据中性预测,年复合增长率达 33.5%。
3.1 独立诊断实验室
对独立诊断实验室进行波特五力模型剖析,剖析如下:
在竞争者端:4 大独立诊断实验室(金域、迪安、艾迪康和达安)市场占有率凌驾 65%,综合流通效劳商包括润达医疗、赛力斯等;
在上游端:原质料基本被外资占领,试剂基本国产化,仪器层级剖析,高端仪器进口中低端仪器国产化;
在下游端:医改配景下,医院对价格敏感,因此连锁化能统一订价、降低本钱,优势明显;在替代者端:医疗卫生机构检验科自己是诊断实验室,医院更愿意将"三高一新"(高投入、高本钱、高危害以及新项目)的检验外包;
在潜在进入者端:因涉及生命宁静壁垒较高,美康生物等还在继续新设独立实验室,但短期无法撼动 4 大巨头的职位,而在专业分子诊断领域竞争刚刚开始。
因此,海内独立诊断实验室目前已基本形成"4+X"花样,短期来说 4 大 ICL 职位难以撼动,新的时机 爆发于分子诊断等高端检测领域。
独立诊断实验室的波特五力剖析
我国独立实验室生长落后于外洋,年复合增长率超 30%。独立医学实验室(ICL)可集中标本检测,降低本钱,提高诊断效率和质量,降低诊断的过失爆发率,是医学诊断效劳行业生长的重要偏向之一。
对标外洋:相比美国,我国独立实验室(ICL)生长较晚,市场规模小,占医学诊断市场比例低,其中检测项目以普检为主,高端检测比例低。在检测项目上,海内只有 1500 项左右,也低于美国 4000 项,生长空间大。在监管模式上,美国CLIA(临床实验室革新修正案)模式极大地增进了ICL的生长。在美国,只要有 CLIA执照的实验室,其研发的产品和技术效劳就可以正当进入临床,合理收费。由于CLIA认证的是实验室,所以并不需要对每个新效劳或产品作出审批申请,同时FDA可以选择FDA认为真正好的诊断要领做进一步认证,并以FDA的名义宣布认证,以加速FDA认为好的诊断要领在市场上的应用。政策给了第三方实验室极大的自由空间,获得了患者、医院、第三方临检中心、包管公司的广泛认可,CLIA实验室也获得了长足的生长,目前美国有 25 万个CLIA实验室。中美第三方诊断实验室比照
市场被前 4 大企业主导,连锁综合独立诊断实验室优势凸显
目前海内 ICL 市场形成了广州金域、迪安诊断、艾迪康和高新达安四大综合诊断实验室巨头主导市场的花样,2014 年 CR4(前四份额集中度)凌驾 65%,市场份额最大的广州金域占比为 30%(广州金域和杭州艾迪康因为财务数据未果真,因此使用的是 2012 年的数据,凭据实际扩张速度,两家巨头 2014 年营收将远超 2012 年的水平,因此 CR4 肯定凌驾 65%,广州金域市场份额也凌驾 30%)。
海内分子诊断相关独立实验室形成了金域、达安、迪安诊断和艾迪康 4 大连锁综合诊断实验室和各单体专业实验室并存的花样。单体专业实验室包括广州银华医学、华大医学、凡迪生物、安诺优达、贝瑞和康等,主要集中在广东、上海、北京、江浙等东部沿海地区。因为检验标本的生存有着严格的温度(4-8 度)和时间限制,并且受制于生存条件和物流水平,医学独立实验室的效劳半径相对较。400 公里左右)。因此,与单体专颐魅诊断实验室相比,4 大连锁综合诊断实验室在资金实力、网络结构、品牌、试剂仪器产品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,在分子诊断领域更具竞争力。
对独立诊断实验室而言,连锁化是降低检测本钱的最好要领,其在 2 个方面可降低本钱,一是诊断仪器试剂集中采购带来本钱节约(30%以上);二是检验规模效应,大宗样本集中检验减少了单次检验的仪器、试剂、实验室人员本钱等牢固本钱(降低 40-60%)。从迪安诊断连锁化扩张剖析,在新开设 ICL 需要大宗资金(新设一个体检中心需投入 3000-3500 万)投入的情况下,2009、2012 和 2013 年迪循划分新增了 3、3 和 2 家连锁实验室,却发动诊断效劳毛利率划分同比提升了 8.8、2.3 和 1.9 个百分点,2014 年在新增 5家独立实验室本钱大宗增加(增加了1.1亿元本钱)的情况下,同时因为诊断实验室毛利率保存天花板(2014 年 Quest 和 Labcorp 毛利率划分只有 37.6%和 36.7%),迪安效劳板块毛利率仍能坚持 2013 年的水平,可见连锁化、规;睦┱拍芊⒍实奶嵘。
特检项目利润率高,占比有望提升
从检测项目分类,生化免疫检测属于普检,而病理和 PCR 诊断属于特检。目前我国医学独立实验室主要提供的是通例检测,以 PCR、病例检测为代表的特殊检测项目未几,而美国医学独立实验室以特殊检测项目为利润重点。迪安诊断 2012 年特检比例为 5.5%,而 2014 年美国Labcorp 和 Quest 公司特检比例已经划分抵达 33%和 34%,海内企业特检比例远远低于美国,空间巨大。
从产能和毛利润剖析,特检项目毛利率高。普通检测盈利能力一般,但市场需求较大,可以形成盈利基础,如杭州迪安 2010 年生化检测项目产能达 233 万个,而PCR检测项目(特殊检验)只有 21 万个,相差 10 倍;而特殊检测毛利率较高,是ICL之间争夺利润的重点竞争市场,2011 年迪安诊断种种检验的毛利率划分为:生化 32.71%,免疫 39.41%,病理 54.41%,PCR 55.77%,综合 55.96%,PCR诊断项目毛利率远高于生化免疫。
从检测单价剖析,特检的单价显着高于普检。从迪安诊断检验效劳单价剖析,PCR、病理检验单价远高于免疫生化,因此 2008-2010 年杭州迪安(迪安诊断最先设立的规模最大的实验室)PCR、病理检验产能呈明显增长趋势,PCR 检验产能从 2008 年 12.9 万个增长至 2010 年 20.9 万个,因此企业有足够动力提供特检效劳。
从医院的角度剖析,医?胤亚榭鱿,医院有动力将特检项目包给独立实验室。首先,从医疗机构检验试剂的采购情况剖析,2013 年海内医院检验试剂采购总额约 45 亿美元,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试剂占比最高,划分占试剂使用量的 23%和 20%,血液监测占比 19%,通例生化 18%,分子诊断 4%,医院特检样本量相对较少;其次,医院自建和运营特检科室经济压力大,尤其是三级以下医院,在取消药品加成和医?胤雅渚跋,医院更有动力将前期本钱高昂、单个样本利润低(样本量少)的特殊检验外包给独立第三方,而 ICL 正好可以发挥其规;⒘挠攀屏教跬茸呗,第一,可以与三甲型大型医院"补缺式"相助,承包/共建实验室来接受其特检业务;第二,可以与中小医院"承包式"相助,承包其特检业务。
从 Labcorp 生长历程看,独立实验室生长趋势是特检项目。2002-2015 年 LabCorp 公司并购标的主要漫衍在病理诊断(US labs、PA labs )、基因检测(Bode、Lipo、Genzyme、Path、Esoterix)等,涉及金额数亿美元,公司结构偏向为特检业务为主导的公司。
小结:增长率超30%,特检比例有望提高。下游效劳看独立第三方实验室检验。
3.2 血液筛考核酸检测
血筛核酸检测高效灵敏,替代酶联免疫法成趋势
血筛核酸检测(NAT)因可以大大缩短"窗口期"并提高检测灵敏度,在全球主要兴旺国家普遍推广。推广NAT之前,血站使用的血筛试剂是酶联免疫法试剂,由于NAT法可以大大缩短"窗口期"(人体熏染病毒初期,病毒在血液中已经保存但无法被检出的时间段,窗口期期间病毒经输血可流传疾病,目前无法根治),降低输血流传疾病危害。如HBV(乙肝病毒)的检测,单人份核酸检测和混样核酸检测窗口期划分缩短了 29%和 22%;且检测灵敏度大幅提高,PCR检测可达 10-12级别(ELISA灵敏度为 10-9级别),相当于提高了 103倍。
政策支持血液筛考核酸检测技术的意志坚定,国产品牌值得期待
2012 年,国务院《中国停止与防治艾滋病"十二五"行动计划》便要求积极推进血液筛考核酸检测(NAT)技术推广事情,到"十二五"末基本笼罩全国,2013 年 5 月卫计委宣布了关于印发全面推进血站核酸检测事情实施计划(2013—2015 年)的通知(计划),提出了NAT推广的具体时间表,强调 2015 年实现基本笼罩全国。2015 年 2 月,卫计委和财务部联合印发《关于做好血站核酸检测事情的通知》,要求全面推进血站 NAT事情,确保 2015 年血站核酸检测笼罩全国,在集中招标采购方面,优先选择国产核酸检测系统及试剂,政策支持血液筛考核酸检测的意志坚定,国产品牌值得期待。
凭据 2013 年 5 月的时间表,2015 年,血站 NAT 技术笼罩率,东部地区应抵达 80%以上,省会都会应抵达 90%以上,其中北京和上海应抵达 100%;中部地区应当抵达 70%以上;西部地区应抵达 60%以上,省会都会应抵达 70%以上。而到 2013 年 7 月,北京地区已经 100%实现了 NAT 笼罩,比计划提前 2 年。而从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血筛核酸检测推广情况剖析,主要兴旺国家美、德、英、法、日本、意大利、澳大利亚等,部分生长中国家南非、泰国、拉脱维亚等早于 2010 年前已使用了 NAT 技术检测临床用血,我国明显滞后,而随着政策的不绝推进和海内厂商在核酸检测领域技术的不绝进步,NAT 技术提速推广将是或许率事件。
随着技术和产品的不绝提升,国产核酸检测试剂盒的稳定性和灵敏度等获得了有效提升,宣布于《中国卫生检验杂志》和《社区医学杂志》等刊物的文章标明,国产核酸检测试剂能有效包管用血宁静。
市场空间达十亿级,科华、达安有望最先受益
血液分为血站和血浆站两个系统,血站是卫计委下属事业单位,收罗全血,而血浆站是市场化运作,有偿收罗血浆,再疏散成卵白质制作成血液制品。2014 年我国采浆量约为 5200 吨,凭据每人份(200ml)检测本钱 40 元推算,2014 年血液筛考核酸检测市场规模为 8 亿,2016 年有望抵达 11 亿元。由于我国总人口数量较为庞大,2014 年千人口单采血浆量仅为 3.7L/100 人,距离基本包管水平(10L/1000 人)仍有 63%的巨大缺口,而 2014 年美国千人口单采血浆量为 83.9L/1000 人,因此采血浆量保存巨大的空间,从而发动核酸血筛市场。
目前 CFDA 批准的 HBV/HCV/HIV 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情况,公司包括达安基因、科华生物、上海复星长征(复星医药子公司)、东北制药、艾康生物、珠海丽珠(丽珠医药子公司)、上海浩源等试剂生产企业,因为血站每年的试剂使用量大,对产品的质量要求高,达安、科华从技术、研发、产品线等方面都领先于其他企业,因此有望最先享受血站血液筛查 NAT 推广带来的利好,且 2015 年 10 月某些地区的招标结果也正说明了这点。其中科华生物 2013 年市场占有率已达 25%,凭借其从酶免血筛时期便建立的与血站的良好相助关系,我们认为未来其市场份额能继续坚持。而达安凭借其富厚的产品线和较强的研发技术实力,也将逐步支解血筛 NAT 市场。
2015 年 9 月以来,相继有国产血液筛考核酸检测试剂/检测系统中标各省市中心血站的招标,包括科华生物、达安基因、苏州华益美生物等试剂/仪器生产公司,响应卫计委和财务部《关于做好血站核酸检测事情的通知》的要求,同时在国产试剂宁静性包管的情况下,血站采购向海内厂商倾斜已成一定趋势,未来相关拥有 NAT 检测产品的企业将逐步享受血筛筛考核酸检测带来的利好。
仪器参考
1)LightCycler96 实时荧光定量PCR 仪
2)Synergy 2 多功效微孔板检测仪
3)全自动酶标仪
4)Synergy NEO HTS全功效酶标仪
5)生物芯片杂交仪